题名:第二次启蒙
作者:王治河, 樊美筠著
出版年:2011
ISBN: 978-7-301-16690-1
分类号: B089
中图分类: 其他哲学流派
定价: 59.00元
页数: 478 页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装订: 平装

《第二次启蒙》是两位作者10余年求学国外的思索结晶。从一种观照世界的新视野即过程思维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第二次启蒙》对作为工业文明思想基础的第一次启蒙(包括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局限特别是其对自然的帝国主义态度,对他者的种族主义立场,对传统的虚无主义姿态,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理性的过分迷信,对自由的单向度阐释,对民主的均质化理解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次启蒙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其中包括“深度自由”,“道义民主”,“厚道科学”,“有机教育”,“和者生存”,“互补并茂”以及“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后现代有情法”,“后现代农业”,“后现代商道”,“后现代人权”,“后现代绿色生活方式”等诸多浸透着中西智慧的别开生面的概念。作者相信,第二次启蒙不仅可为即将来临的生态文明和后现代转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切实的擘划,而且因其深阔的整合视野及与中国文化的深度契合,它注定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王治河,山东人。1960年生於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重进燕园,拜著名哲学家朱德生先生为师,研习西方哲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

1988-199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任研究员,《国外社会科学》副主编。1998年秋赴美自费留学。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主任,《中国过程研究》主编,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0余年来王博士一直从事后现代哲学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扑溯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1993,1996,1998)、《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两部,译著《艺术的未来》(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003)、《财富准则-自觉资本主义时代的企业模式》(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2004)两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杂志》(台湾),《光明日报》,《美国《过程研究》(英文),新西兰《教育哲学与理论》(英文),美国《世界文化论坛》,等报刊杂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译文50余篇。此外,主编《后现代主义辞典》(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一部,合作主编《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译丛》一套,《英汉社科大辞典》一部 以及《全球化与后现代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专著《扑溯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1995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着一等奖。1993年被选为中国社科院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入选《当代中国杰出青年大典》。
樊美筠 女,重庆人。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北京市美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美学会高校美育研究会副秘书长。现任美国全球整合教育中心秘书长,美国《世界文化论坛》主编。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美育研究。出版《儿童的审美发展》等专著五部、《美育新论》等合著六部,主编《走整合教育》等丛书两部。此外,在《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中国教育报》,美国《过程论文》等报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