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汉字源流
作者:曾宪通, 林志强著
出版年:2011
ISBN: 978-7-306-03794-7
分类号: H12
中图分类: 文字学
定价: 59.00元
页数: 280 页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装订: 平装

《汉字源流》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高校恢复高考招生和学位制之后,我国高等教育便像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1980年春,中山大学容庚、商承祚两位老教授受教育部的委托,举办了一期古文字学师资培训班。随后,学校为了发挥学科优势,满足年轻学子对传统学科相关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要求古文字研究室多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作为本校培养人才的一个特色。为此,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特地为中文系的本科生开设了“文字学系列课程”,除以往开过的“文字学”和“说文研究”两门传统课之外,还增设了“古文字学”和“汉字源流”两门新课,由本人担任“汉字源流”课的主讲。<br />本人开设“汉字源流”选修课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受到容希白老师的影响。记得希白师为我们讲授《说文研究》时讲过这样一段开场白,大意是说,他研究古文字是从读《说文》开始的,他研究《说文》是从拿《说文》小篆同甲骨文和金文作对比开始的,而他的教学生涯则是从东莞中学教《文字源流》开始的。接着他用许多甲骨文和金文的材料来证明许慎的哪些说法是对的,哪些说法有所不足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有关汉字历史的常识让我们印象十分深刻,终身受用。<br />其次是受到饶选堂先生的启示。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本人有幸追随选堂先生从事楚地出土文献的研究工作。选堂先生研究出土文献的特点是既要释文字,又要明义理,更强调从文化史的高度,明因果,溯源流,窥探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在研究方法上,他主张把研究对象的相关事物尽可能汇集起来,从时间方面探讨其产生、衔接的先后层次,从空间方面考察其交流、传播和互相挹注的历史事实,进而从错综交叉的关系中寻找其说明种种现象的内部规律。饶先生的这些论述,在不知不觉中植下自己对探讨汉字的因果和源流的强烈意识。

曾宪通(1935—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文字学家,主要著作有《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曾宪通学术文集》、《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丛考》等。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语言学学科组成员,教育部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文史专业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学术委员,北师大“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语言科学》和《华学》等杂志编委。
林志强(1964—),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字学会理事、福建省辞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汉字的阐释》、《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