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新编语用学概论
作者:何自然, 冉永平编著
出版年:2009
ISBN: 978-7-301-15729-9
分类号: H030
中图分类: 语义学、语用学
定价: 44.00元
页数: 376 页

《新编语用学概论》是继200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用学概论》(修订本)之后的又一次改版本。这应当算是本书的第三个版本了。在此版本中作者对全书作了较大的调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br />新编本与前两个版本的体例没有变化,全书共11章,比2001年修订本增加了章节,并对有关章节的标题和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例如除关<br />联论之外,还增加了顺应论、模因论等与理解语言、使用语言和诠释语言有关的内容。<br />随着思维、文化因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语用学在近一二十年发展很快,在宏观的语用学、跨学科的语用学、哲学的语用学和语言学的语用学等学科领域里都出现了很多新的课题,本书也相应做了一些内容上的更新。<br />世界著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说过,把语言学分为英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等是不利于语言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发展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再次强调这个新编本的读者对象:本书为大专院校语言学专业(包括中文系及外语院系语言学专业)和其他文、史、哲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编写,也适用于中学汉语和外语教师、翻译界人士以及一般语言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br />-------<br />目录<br />第一章 什么是语用学<br />1.1 引 言<br />1.2 语用学的起源<br />1.3 语用学的定义<br />1.4 语用学和语义学<br />1.5 语用学的发展<br />1.5.1 英美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br />1.5.2 描写语用学<br />1.5.3 形式语用学<br />1.5.4 发展缘由<br />1.6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br />1.6.1 跨文化语用学<br />1.6.2 认知语用学<br />1.6.3 计算语用学与网络语用学<br />1.6.4 语用学与语际语用学、语言教学<br />1.6.5 语用学与翻译<br />第二章 指示语及其指示信息<br />2.1 引言<br />2.2 什么是指示语<br />2.3 人称指示<br />2.3.1 第一人称指示<br />2.3.2 第二人称指示<br />2.3.3 第三人称指示<br />2.4 时间指示<br />2.4.1 时间单位<br />2.4.2 时间修饰语<br />2.4.3 时间指示副词<br />2.4.4 语用时间指示<br />2.5 地点指示<br />2.5.1 象征用法与手势用法<br />2.5.2 视角标准<br />2.5.3 “来”与“去”的指示意义<br />2.6 话语/语篇指示<br />2.7 社交指示<br />2.7.1 敬语、谦语与称谓语<br />2.7.2 语法形式和社交指示<br />2.8 小结<br />第三章 会话含意<br />3.1 引言<br />3.2 什么是含意<br />3.3 合作原则<br />3.3.1 合作原则及准则<br />3.3.2 格林对合作原则的重释<br />3.3.3 合作原则的违反<br />3.4 会话含意<br />3.4.1 会话含意的推导<br />3.4.2 会话含意的种类<br />3.4.3 会话含意的特征<br />3.5 格赖斯的贡献与合作原则的不足<br />第四章 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br />4.1 引 言<br />4.2 礼貌的界定<br />……<br />第五章 前提关系<br />第六章 言语行为<br />第七章 模糊限制与语用含糊<br />第八章 会话结构及其语用研究<br />第九章 跨语言与跨文化的语用研究<br />第十章 语言顺应论与关联理论<br />第十一章 语言使用与模因现象<br />参考书目<br />人句对照表<br />常用术语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