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以温度概念为主线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展开讨论的教学参考书。全书共分八个章节:第一章围绕温度的引入过程着意强调了热力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第二章为温标的兴替;第三章为温度的测量;第四章分别从分子运动论、经典统计物理以及量子统计物理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温度的微观意义,并为后面讨论温度概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五、六、七章分别介绍低温、高温、负温世界;第八章讨论温度概念。本书虽为大、中学物理教师写的一本教学参考书,但为了扩大读者对象,作者力图用“轻松”的语言来叙述问题。因此,可读面较广。<br />前言<br />第一章 温度概念溯源<br />1.古老的冷热观<br />2.热力学的研究方式<br />3.“迟到”的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br />4.温度的引入<br />5.物态方程<br />第二章 温标的兴替<br />1.权宜之计——经验温标<br />2.一个突破——理想气体温标<br />3.完美的归宿——热力学温标<br />第三章 温度的测量<br />1.国际实用温标<br />2.高温的测量<br />3.低温的测量<br />第四章 温度的微观意义<br />1.物质的微观结构<br />2.从分子运动论看温度<br />3.从经典统计物理看温度<br />4.量子论梗概<br />5.“绝对零度”的发难<br />6.从量子统计物理看温度<br />第五章 低温世界<br />1.获取低温的手段<br />2.永久气体和永久液体<br />3.超导电性<br />4.超流动性<br />第六章 高温世界<br />1.等离子体中的温度概念<br />2.从受控热核反应看高温<br />3.恒星的温度<br />4.宇宙创生初期的高温<br />第七章 负温度<br />1.负温度概念的来历<br />2.奇怪的冷热顺序<br />3.0温标的功用<br />4.负温度的稳定性<br />5.负温度的维持<br />第八章 温度概念拾遗<br />1.奇妙的黑洞温度<br />2.特征温度<br />3.相对论的温度概念<br />附录I 温度作为态函数引人的数学操作<br />附录Ⅱ 关于理想气体模型的思考<br />附录Ⅲ 关于“负温度”教学的一个注记<br />附录Ⅳ 黑洞温度的奇异特性——量子温度<br />参考文献前言<br />第一章 温度概念溯源<br />1.古老的冷热观<br />2.热力学的研究方式<br />3.“迟到”的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br />4.温度的引入<br />5.物态方程<br />第二章 温标的兴替<br />1.权宜之计——经验温标<br />2.一个突破——理想气体温标<br />3.完美的归宿——热力学温标<br />第三章 温度的测量<br />1.国际实用温标<br />2.高温的测量<br />3.低温的测量<br />第四章 温度的微观意义<br />1.物质的微观结构<br />2.从分子运动论看温度<br />3.从经典统计物理看温度<br />4.量子论梗概<br />5.“绝对零度”的发难<br />6.从量子统计物理看温度<br />第五章 低温世界<br />1.获取低温的手段<br />2.永久气体和永久液体<br />3.超导电性<br />4.超流动性<br />第六章 高温世界<br />1.等离子体中的温度概念<br />2.从受控热核反应看高温<br />3.恒星的温度<br />4.宇宙创生初期的高温<br />第七章 负温度<br />1.负温度概念的来历<br />2.奇怪的冷热顺序<br />3.0温标的功用<br />4.负温度的稳定性<br />5.负温度的维持<br />第八章 温度概念拾遗<br />1.奇妙的黑洞温度<br />2.特征温度<br />3.相对论的温度概念<br />附录I 温度作为态函数引人的数学操作<br />附录Ⅱ 关于理想气体模型的思考<br />附录Ⅲ 关于“负温度”教学的一个注记<br />附录Ⅳ 黑洞温度的奇异特性——量子温度<br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