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兴起,在北京旧城出现了大规模改造的热潮,不仅对北京的历史文化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而且还给整个城市带来了诸多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城市规划研究,在城市急速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北京旧城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br />本书为作者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的优秀博士论文。<br />本书主要从城市规划专业角度,讨论北京旧城居住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作者以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运用专业理论与设计方法,融合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生态学、美学、城市史学等学科知识,对现行的大规模改造方式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提出了北京旧城有机更新的理论研究与政策框架。同时,本书也以北京旧城为例,进一步发掘了吴良镛教授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的内涵,并结合实践从规划方法角度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拓展。<br />全书共分3篇。上将首先回顾了北京旧城居住区大规模改造的历史,然后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并通过分析这种改造方式的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探寻导致这种改造方式泛滥的根源。最后在借鉴西方“城市更新”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旧城居住区大规模改造的各种弊端及其危害。<br />中篇主要讨论北京旧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整体关系。在论述北京旧城保护的战略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北京当前规划研究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北京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土地开发机制进行了探讨与展望。<br />下篇则进一步研究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有机更新问题。首先研究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等旧城更新规划设计项目,分析与把握有机更新的理论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规划实践,探讨“小规模整治与改造”的社会经济意义及其可行性,并借鉴“社区建筑”运动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鼓励“居民参与”和“社区合作”的“社区合作更新”政策框架。<br />结语部分对全书进行总结,提出了关于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几点建议。<br /><br />
著者简介
方可,祖籍浙江东阳,1971年出生于湖南衡阳,1989年田长沙市一中保送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7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两院院生吴良镛教授。曾当选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会主席、清华大学研究生“学术新秀”。并曾先后获得首届全国电脑建筑画大赛二等奖、第六届主国青年规划师论文竞赛二等奖、英国建筑师协会(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1999年度“Michael Ventris Prize”青年建筑师奖等、已出版《神画》、《电脑建筑画创作技法》等著作两本,发表《站在十字路口的北京城――从平安大街透视北京旧城改造中的矛盾与问题》、《复杂之道:探求一种新的旧城更新规划设计方法》等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