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经济法原理
作者:张守文著
出版年:2013
ISBN: 978-7-301-22476-2
分类号: D922.29
中图分类: 经济法
定价: 59.00元
页数: 482 页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随着经济法的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需要结合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最新发展,进一步提炼和揭示经济法的相关原理。《经济法原理》一书就是在这个方面所作出的努力。<br /> 《经济法原理(学术教科书)》由张守文编著,本书提出了经济法学领域至为重要且紧密关联的三个基本原理,即差异原理、结构原理和均衡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五个重要原理,即双手并用原理、两个失灵原理、利益多元原理、多重博弈原理和交易成本原理,这些原理为思考经济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br /> 结合上述基本原理和重要原理,本书对经济法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制度分别展开探讨,并在结构上分为总论(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和分论(第十二章到第十八章)两个部分。而无论是总论抑或分论部分的思考,都与经济法的诸多重要原理直接相关。<br /> 在总论部分,本书着重从差异原理出发,探讨了经济法的问题定位与目标选择、调整对象与内部结构、价值体系与本原规则、主要特征与相邻关系、主体结构与行为理论、权义分配与归责原理、法律渊源与效力范围、制度运行与相关程序等问题,这些方面都体现了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差异”,而“差异”的成因则与经济法领域多种类型的“二元结构”密不可分。基于上述存在“差异性”的结构,在经济法领域更要强调协调、均衡,这既是结构原理和均衡原理的要求,也是“两个失灵”、“利益多元”等诸多重要原理的要求。<br /> 在分论部分,基于上述各类重要原理,考虑到市场失灵是经济法调整需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经济法原理(学术教科书)》选取了引发市场失灵的各类主要问题,分别结合相关的重要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从而说明各类经济法制度存续的必要性及其背后的经济法原理。为此,在宏观调控法部分(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探讨了公共物品与财政调控、公平分配与税收调控、币值稳定与金融调控、经济失衡与计划调控方面的理论和制度;在市场规制法部分(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探讨了妨害竞争与垄断规制、外部效应与竞争规制、信息偏在与消费规制的理论和制度。通过对各类制度涉及的理论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衍生的重要原理。<br /> 经济法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甚巨,但经济法学研究起步较晚,学界尚缺少对原理的系统提炼。本书尝试从基本原理及其衍生的重要原理的视角来思考相关问题,希望由此能够增进读者对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并有助于推进经济法的研究质量和法治水平的提升。

张守文,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研究领域涉及经济法、社会法、信息法等。专著、教材主要有《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1993)、《信息法学》(1995)、《税法原理》(1999)、《经济法理论的重构》(2004)、《财税法疏议》(2005)、《财税法学》(2007)、《经济法总论》(2009)等,并多次获得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以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