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甲午战争新讲
作者:戚其章著
出版年:2009
ISBN: 978-7-101-06629-6
分类号: K256.3
中图分类: 甲午战争(1894年)
定价: 38.00元
页数: 340 页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装订: 平装

这是一场引起中国社会大变局和改变东亚政治版图的战争。<br />在这场战争中,有众多的历史人物登台亮相,对他们的历史定位至今聚讼纷纭。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与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在和战问题上反复较量,其真相如何?李鸿章是“卖国贼”还是“功不可没”?丁汝昌是“已降复死”还是拒降自裁?刘步蟾在黄海之战中是怕死改阵还是奋勇督战?方伯谦军前正法是罪有应得还是实属冤案?丘逢甲是“未战先走”还是兵败内渡?……<br />这次战争也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长期以来难以破解。北洋舰队丰岛遭袭,其“师期”是如何泄露的?日舰击沉高升号后,英国舆论哗然,日本外交当局是采取何等手段予以平息的?日军攻占旅顺后,大开杀戒4天,共杀害了2000人还是20000人?日本当局否认旅顺大屠杀造成了什么后果?李鸿章赴日议和,其密电码是怎样被日方破译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共赔付日本库平银2亿3150万两,为何实际多赔了2800万两?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难道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吗?……<br />随着这些疑团的逐步揭开,战争从爆发走向终结的历程更加明晰:中国打败,然败中有胜,唤起了国人的觉醒;日本战胜,野心急遽膨胀,成为东亚的战争策源地,为它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因。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br />要 从体例上讲,本书不采取一般甲午战争史面面俱到的写法,在内容安排上虽必要地兼顾到面,却要尽量多着墨于其中的要事和要义。<br />信 本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信史。书中的每一件事乃至每一个细节,人物的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场对白,都是信而有征,言必有据。<br />精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甲午战争史已成为一门显学,迄今先后出版的中外著作有数百上千部。然其内容大都偏重于过程的叙述,这显然是不够的。本书不回避热点、甚至敏感问题,要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内容、包括个人半个世纪的研究心得呈献给读者。<br />新 本书特别重视一个“新”字,希望读后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所以书中大量采用新发现的史料和新的研究成果,以反映当今中外学术界研究甲午战争史的最新水平。此外,还把笔者研究过程中的某些经历穿插于书中,以与读者分享,这也是一项新的尝试。

戚其章,1925年生,山东威海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后改治中国近代史,尤以甲午战争史为重点。威海是北洋舰队的根据地,甲午战争时成为主战场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结识了几位健在的北洋舰队老水兵,从而受到启发,对甲午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作社会调查,寻踪日军入侵路线,探查战争遗迹,走访战争参加者和知情者,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口碑和文字资料。这便为以后运用文献资料与调查材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甲午战争史打下了基础。本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每一章都可以当作一篇历史考察报告来读,它引导读者追踪作者半个世纪艰难曲折的探索与研究历程,能够较近距离地观察这场战争中许多争议不断的历史人物和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从而获得最为真切的感受而兴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