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西方经济学案例
作者:主编于善波
出版年:2008
ISBN: 978-7-80181-995-6
分类号: F0
中图分类: 经济学
定价: 31.00元
页数: 294 页

《西方经济学案例》主要内容:在经济学中推广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各种方式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br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br />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经济生活,基础讨论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能够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学生身临其境,针对某一实际情况联系自己所学的经济学原理作出具体的分析,并将其应用到有关实际情况中去,锻炼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成就感,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欲望。<br />2.体现经济理论的现实性<br />作为中介性的载体,将市场经济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案例分析成为一种最合适的载体。比如在讲完“厂商理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战”、“为什么养鸡场竞争不过农村老太太”等案例,学生们都表现出浓厚兴趣,能自觉地把学过的市场理论的知识和我国的国情较好地结合起来。他们认识到经济学就在身边。<br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br />开展综合案例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内容复杂、头绪多的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等基本理论之后,就可以选取“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与对策”等综合性案例进行分析,以强化所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br />4.培养学生经济思维的习惯和意识<br />显然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与一般课程不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面所体现出的思考方法或者分析工具。学了经济学就要达到这样一种目的,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