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大商帮 : 探秘中国商业群落
作者:凿空使者著
出版年:2008
ISBN: 978-7-80739-113-5
分类号: F729
中图分类: 贸易史
定价: 29.00元
页数: 310 页
出版社: 中原农民

《大商帮:探秘中国商业群落》经商可以说是我国一项最为古老的谋生手段之一。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商人一直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地位要远远低于农民。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人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随之有所上升,但是也一直没有能够跻身于上流社会。我国商品经济在世界上发展较早,但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纵观我国的商业发展史,商品经济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出现了3次发展高潮。第一次是在秦汉时期,第二次是在唐宋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这三次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是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关的。秦汉时期,当时的社会上就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的说法,当时的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商人的活动也十分频繁,出现了很多大商人。到了唐宋时期,我国社会进入了第二个繁荣稳定时期,政府所实施的一些经济改革措施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那时,出现了很多富甲天下的大商人,比如宋朝著名的大学者朱熹的外祖父就是闻名天下的徽商,有着“祝半城”的称号。宋朝时,我国的一些历史文献中开始出现“南商”“北商”的说法,也就是按照地域把商人们分成南北两个帮派。这种分法过于笼统,不能充分反映出商帮内部的特点,也没有出现明清时期各地域商人筹建的商业会馆。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商人以及商人队伍慢慢地成熟了起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大发展和政府实施的一些经济政策最终促使了商帮的形成。明清时期,不仅从商的人数大大增加,而且市场上商品的品种也十分丰富。此外,明清人口的激增造成了我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人多地少,务农的人们无法维持生计的现象。为了生活,他们开始摒弃了我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参与到商业活动中来。同时,由于明清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集团。这些商业集团大都是以家族背景或血缘关系、同乡关系建立起来的,目的在于壮大商业资本,增加竞争力。他们在商业活动中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实现共赢,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合理地保护了自己的商业力量。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相互协作的联系,一些商人就开始自筹资金组织建设商业会馆,用于方便商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商业会馆的形成也是我国商帮开始形成的标志之一。这些商帮无论规模的大小都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全国的商人群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乎都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发展,为一些商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商帮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商帮的发展也大都带动了商帮发源地或主要活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在众多的商帮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商帮有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龙游商帮、江右商帮、洞庭商帮、广东商帮、宁波商帮、福建商帮。商帮在稳定住本土市场的同时开始进军外地市场并向海外贸易发展。明朝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徽宦商,衡游蓟北”。明朝人李鼎也说:“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繁荣,在清朝时或是清末民初时商帮大都走向了衰落。这是由于清朝时,外国资本开始侵略中国市场。外国商人凭借着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市场竞争力迅速把中国的商帮挤下了中国商界的垄断地位。商帮在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外国资本的欺压下不断丧失自己的商业阵地,并最终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