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鸦片战争实录 : 鸦片战争
作者:(日) 陈舜臣著
出版年:2008
ISBN: 978-7-5366-9886-4
分类号: K253
中图分类: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以后(1840~1850年)
译者: 卞立强
定价: 22.00元
页数: 218 页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装订:

本书以小说的笔触、实录的形式将鸦片战争的过程勾勒出来,文字精炼,史料选取独到,知识点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作品。这本书用最轻松的形式描绘了那段最沉重的历史。出版后一直是日本历史学家研究鸦片战争历史不可缺少的参考书。<br />《鸦片战争实录》是作者陈舜臣在创作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并且对于祖国清末史实和人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的一本即兴之作。从这本篇幅不大的文学随笔式的著作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历史见地和作为一位历史学者的动人文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著作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于他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的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于书中所描绘、所剖析的那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人物产生真实而形象的感受。<br />第一章 衰世<br />●走下坡路的时代<br />●逃出首都的诗人<br />●宣南诗社<br />第二章 午睡之友<br />●畸形的通商<br />●罂粟之妖<br />●漏银<br />第三章 狭窄的门户<br />●夷馆<br />●公行<br />●走私贩运<br />●更换选手<br />●律劳卑的失败<br />第四章 论争<br />●广东的美梦<br />●许太常奏议<br />●引起反驳<br />●严禁论的定本<br />第五章 点燃导火线<br />●皇帝奋起<br />●林则徐登场<br />●“事势有难言者”<br />●南行<br />第六章 虎门之烟<br />●行使实力<br />●天之所厌<br />●烟深海国<br />●权臣在内<br />第七章 战火<br />●驱逐<br />●九龙及川鼻之战<br />●北京与伦敦的强硬<br />●蜂拥而来<br />第八章 为了鸦片<br />●舰队北上<br />●重返广东<br />●南方与北方<br />●不义之战<br />第九章 三棱镜的时代<br />●星斗南<br />●渔翁得利<br />尾声:<br />●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br />不久前,卞立强同志告诉我,他所翻译的我国旅日著名作家陈舜臣先生的皇皇巨著、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即将在国内出版。这件事令我欣慰不已。虽然陈舜臣先生的著作在国内已经有过几种译本,有的作品,例如《郑成功》,在国内已经广为传播,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重视与赞扬,但是,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作家,由于他的许多代表性著作还没有在他的祖国出版,因而在自己的同胞中得到的荣誉和产生的影响,还没有在他所客居的国家一日本那样广泛和深入,这一点不免令人感到遗憾。因此,当我很高兴地获悉,陈舜臣先生的一本历史文学著作《鸦片战争实录》将要在国内出版的时候,我是很愿意在书前写几句话,借以表达我对于这位旅居日本的著名华侨作家的钦敬之情。<br />陈舜臣先生祖籍福建泉州,他本人出生在日本神户。他持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护照,但是除了汉语旧体诗以外,他的全部著作都是用日文写成的。这常常造成了一种误解:由于他著作等身,闻名遐迩,而又多次获得日本的文学奖,因此他的名字在国际文坛上有时被列入当代一些著名的日本大作家行列之中。然而,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虽然他只能讲闽南话而不能用流畅的普通话表达思想,但无论从思想气质上来说,还是从文化性格上来说,他都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作家——个精通祖国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大地有着深沉的民族情感的中国作家。这就不难了解:为什么陈舜臣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中国的历史和人物作为题材的。他是一位有很高艺术造诣的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对于祖国母亲的光辉悠久的历史,有着深湛熟稔的研究和理解的历史学家。有人曾说,陈舜臣先生既是富有高度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的历史学者,又是能够以洞彻明察的历史家眼光来看待生活、看待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优秀作家。我以为这并非溢美之词。<br />陈舜臣先生在青年时代和大学生活中曾经是一位研究东方语言的语言学者,他在文学征途上起步很晚,在1957年他年已三十三岁的时候,才创作并发表了他最早的文学作品。从此以后,他在文学创作上才思泉涌,后来居上。他在文学路程上的前进步伐,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在二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了数以百计的创作和著作。陈先生最早曾经以历史推理小说进入文坛。并因而获奖,但为他带来国际荣誉的,则是他的以中国和日本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的各种形式和体裁的小说。他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都是首先在报刊上连载,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以后才出版的具有史诗规模的鸿篇巨制。现在呈现于读者的《鸦片战争实录》,则是他在创作长篇小说《鸦片战争》,并且对于祖国清末史实和人民生活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的一本即兴之作。从这本篇幅不大的文学随笔式的著作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历史见地和作为一位历史学者的动人文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著作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于他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的深入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于书中所描绘、所剖析的那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人物产生真实而形象的感受。<br />最近几年,陈舜臣先生还写作和出版了一些用别开生面的方法写成的历史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五卷的历史巨著《中国历史》和两卷本的《中国五千年》。这两本著作,用优美、生动、幽默和富有哲理的文字,创造性地用引人人胜的文学语言,描写了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历史道路。这些著作,反映了陈舜臣先生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同时也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思。它们已经在日本广为传颂,并且被许多学校和部门指定为研究和了解中国的必读书或参考书。我希望,这两部书有一天也能够以中文版本和作者祖国的广大同胞见面。<br />我深信并且祝愿,陈舜臣先生的“彩笔”将永远在握,将永远以他旺盛的创作精力,写出更多的佳作来。 冯牧

陈舜臣,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小说家。1924年出生于日本神户,祖籍福建泉州,后移居台湾,从祖父起侨居日本。1961年以《枯草之根》获日本江户川乱步奖,一举成名。此后四十多年笔耕不辍,作品不下百余种,涉及推理小说、历史小说、文化随笔、风土游记等,并成为日本文艺界近四十年来得奖最多的作家,囊括了“直木奖”、“吉川英治文学奖”等日本文学大奖。1992年,陈舜臣获日本文化界的至高荣誉“朝日奖”。
陈舜臣以历史小说走红日本,其主要著作有《风云儿郑成功》、《大江不流》、《太平天国》、“鸦片战争实录》、《小说十八史略》、《曹操:曹魏一族》、《诸葛孔明》、《秘本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