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徐悲鸿谈艺录
作者:徐悲鸿著
出版年:2009
ISBN: 978-7-81113-726-2
分类号: J05
中图分类: 艺术评论、欣赏
定价: 38.00元
页数: 207 页

《徐悲鸿谈艺录》关于美术革命与中国画的前途,持革命、改革、改良观点者,曰改革派;对待中国传统美术有深湛研究和深厚情结,不主张革命者,曰传统派。属于改革派的画家,有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br />徐悲鸿的“写实绘画论”,被视为与林风眠的“中国绘画调和论”、刘海粟的“艺术个性论”、高剑父的“中西折中论”等,具有同样的影响与力度。<br />欧洲写实主义,又名现实主义,侧重“实话实说”、“实物实画”。西方绘画理论中之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于19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法国米勒、库尔贝、杜兰埃等。题材上,他们排斥宗教、寓言、神话,而以当下景物与当代生活为表现对象。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现实主义”(旧译为“写实主义”)一词传入中国,陈独秀、徐悲鸿等最早将其运用到美术批评中。<br />徐悲鸿被视为“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中国现代画坛上的伯乐”、“著名绘画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被郭沫若称誉为画坛“南北二石”之傅抱石和齐白石,都曾得徐氏相识之力。<br />他在《美的解剖》一文中,提出融通中西的设想:“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如尊宋人尚繁密平等,画材不专上山水。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如荷兰人体物之精,法国库尔贝、米勒、勒班习、德国莱柏尔等构境之雅。”<br />陈独秀主张全部采用“欧洲的写实主义”于中国;康有为以“六朝唐宋”院体画为不二法门,主张排斥文人画;徐悲鸿则主张以中国传统“写实主义”为基础,采“欧洲的写实主义”之长<br />他以为中国画的意境与概括能力,与西洋画的色彩与造型能力,乃是各擅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