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诠释
作者:陈奇佳著
出版年:2011
ISBN: 978-7-01-009913-2
分类号: A811.6
中图分类: 专题汇编
定价: 48.00元
页数: 363 页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装订: 平装

国内学界虽然对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并不陌生,但如何将精神生产<br />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现实结合起来,考察马克思的精神生<br />产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精神活动(尤其是文艺活动)的指导性意义,<br />则基本上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br /> 在《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诠释》中作者陈奇佳试图回到问题的<br />始基,回到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本身,来对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尤其<br />是其艺术生产理论展开讨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诠释》从三方<br />面探讨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一是整理、爬梳马克思精神生产<br />理论的全貌,并试图在现时代对其理论作必要的引申;二是讨论马克思精<br />神生产理论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精神生产活动的价值意义;三是从浪漫<br />派观念的影响入手,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与拉萨尔关于《弗兰茨·冯-济金<br />根》一剧分歧的实质,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传统艺术生产理论理解的局限<br />及在今天突破的可能。

陈奇佳,男,1970年10月出生,浙江温岭人。200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基督教文化、大众文化。曾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的基督教影响”,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发表论文、评论70多篇,论文多次为《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著有《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问题》(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被围观的十字架: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消费偏好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日本动漫艺术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夏衍传》(北京十月出版社1998年版,合著)等。曾获第11届、第13届田汉戏剧奖戏剧评论2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