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世界大历史 . [2], 1571—1689
作者:(美) 弗兰克·萨克雷, 约翰·芬德林主编
出版年:2014
ISBN: 978-7-5104-5092-1
分类号: K1
中图分类: 世界史
译者: 闫传海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装订: 平装

★由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华盛顿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的54名历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述评,另有不计其数的历史研究者对书中所涉及史料进行考证和补充。<br />★看懂世界现代文明发展轨迹的第一书。<br />★常春藤大 学及新常春藤大学新生推荐图书(历史社科类)、历史专业学生指定读物。<br />★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br />★美国国会图书馆年度推荐好书第一名。<br />★历时20年的心血工程,针对作者授课过程中遇到的历史知识盲点一一点评;授课式语言风格,易读易懂,毫不艰涩。<br />★令人惊叹的写作阵容。大量备受尊敬的各领域学者为这套丛书的撰写做出了突出贡献。<br />——《纽约时报》<br />★本书汇集了颇具可读性的各项内容,以一个广阔的视角来展示改变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历史上的那些大事件。<br />——《华盛顿邮报》<br />★阅读这套丛书可以让专业人士或非专业人士都受益匪浅。<br />——《出版人周刊》<br />★这套书的内容聚焦政治事件的同时也大量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相关事件,极大地扩展了阅读的层次,提升了阅读的趣味。<br />——《星期日泰晤士报》<br />★每一卷都可以在一个与之匹配的时间轴上进行拓展和延伸。<br />——亚马逊读者书评<br />★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分析都受到大量当今著作的启发。<br />——亚马逊读者书评<br />丛书简介:<br />要想理解当今世界,我们需要了解历史,包括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但我们所“了解”的,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br />地理大发现时代对当今的社会结构和民族有何影响?活字印刷的发展是如何为现今的社交媒体铺平道路的?为什么宗教改革对理解当今的宗教争端至关重要?通过介绍世界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这套书将为读者回答这些问题。<br />这套书共五册,涵盖的时期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当代。每一册专门介绍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介绍这一时期内改变世界的大事件。每一章包括如下内容:概述,按时间顺序介绍历史事件;专家点评,深入解读历史事件的意义;之后是关于该事件的第手一文献资料,诸如当事人的日记或政府文件。这套书能使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并认识其时代背景,从而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它们的起因、后果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br />内容简介:<br />本书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时间跨度约为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末期(1571—1689)。<br />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地中海地区自勒班陀战役之后加速衰弱,至1699年,欧洲各国已完全失去对地中海的兴趣。尽管在勒班陀战败,奥斯曼帝国很快卷土重来,于1683年围城维也纳,然而仍以失败告终。16世纪末期出现的皇位纷争直接导致俄国在17世纪初陷入一个极度混乱的时期。1599年,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正式开始了在亚洲的贸易。1607年,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定居点詹姆斯敦建立,美国文明开始出生时的阵痛。161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为一场全欧洲参与的大规模战争,并一直持续了三十年,德意志遭受重创,新的欧洲霸主崛起。三十年战争的胜利者之一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下,步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爆发,这是一次没有流血牺牲的革命,这次革命之后,君主立宪制度得以确立。放眼东方,1603年,日本德川幕府建立,由此带给日本人富有争议的265年。中国亦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政权更迭,满族人代替汉族人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三百余年的统治。古代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在17世纪中叶达到了其辉煌的顶峰。17世纪是科学的黄金年代,巨匠辈出,人类在各科学领域的认知都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作为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地的英国,很快将以世界大国的地位迈入18世纪。

《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汇集了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华盛顿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的54名来自不同历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为其撰写述评,另有不计其数的历史研究者对书中所涉及史料进行考证和补充,其写作阵容令人 叹为观止。同时,负责统筹整套丛书的两位主编也是历史和编辑方面的专家。
.
主编简介:
弗兰克•萨克雷,1977 年在天普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波兰富布莱特学者,现为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荣誉历史学教授,研究方向为19至20世纪俄国与波兰关系史,研究成果有专著《革命前夜——亚历山大一世与波兰议会王国》(1980)、编著《1855 年以来的俄国发展史》(2007)和《德国发展史》(2004)。此外,他还是《格林伍德现代国家史》的联合主编。
约翰•芬德林,在德克萨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世界博览会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近30 年,现为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荣誉历史学教授。近年研究成果有与罗伯特• 伦代尔和金伯利• 佩尔合著《美洲博览会》(2000)、与金伯利• 佩尔合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全书》(2004) 和《世界博览会全书》(2008)。约翰• E.芬德林退休后在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克莱特斯坦普有限公司(Collectors’ Stamps Ltd.)从事邮票和旧版名信片的销售管理工作。
丛书部分撰稿人:
乔治•M.威尔森,印第安纳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历史学名誉教授,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日本的爱国者与救世主:明治维新的原动力》(1992)。
马力•索路派克,现任教于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院,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改变世界的政治家们》。
格里特蒂娜•依内克•贾斯蒂兹,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历史学副教授,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发表有数篇新教改革时期德国社会与文化发展史方面的研究论文。
孙隆基,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从民族使命到个人主义》(2002)和《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里克•肯尼迪,波因特洛马拿撒勒大学历史学教授,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理性的历史:思考艺术中的证据与权威》(2004 )。曾为《美国文化和思想史百科全书》撰稿。
M.B.毕斯库斯基,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波兰和波兰裔美国人研究中心的主任及教授,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波兰史》(2000)及《好莱坞与波兰的战争,1939—1945》(2010),后者曾获图书大奖。
沈于,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历史学教授,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是中美关系,尤其是二战期间的中美关系。
弗朗斯•库切,任教于耶鲁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与玛丽莲 •希文• 库切共同编著《权威、身份与一战的社会历史》和《水深火热的世界:二战参考书》(2010)。
马雨欣(Yuxin Ma),路易斯维尔大学历史学副教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作有《女记者和中国的女权主义,1898—1937》(2010)。现致力于研究日本侵华期间(1931—1945)中国主流媒体对性别问题的报道。
华志坚,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学教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21世纪的中国》和《1850—2010,国际大都市上海》(2008)。
托马斯•费立夫•沃尔夫,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科学荣誉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英国政治集团通讯》主编,《罗斯福总统和议会》(2001)联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