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老照片 . 拾壹 : 珍藏版 : 第51-55辑
作者:冯克力
出版年:2007
ISBN: 978-7-80713-600-2
分类号: K106
中图分类: 史料
定价: 50.00元
页数: 868 页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装订: 精装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每年出版六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书中所登的照片都是20年以前所拍摄的,每一幅或若干幅照片介绍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种风物或某种时尚。<br />本书为其第11本系列专著,书中收录了:《白永达我的“译员生活”》、《李凡匮乏年代的尾声》、《白兰狮头冲里的一家人》、《杨瑞生六十多年前的合影》、《谢介龙五十年前的“剧照”》、《冯克力旧时家族的风采》等故事。<br />目录<br />老照片第五十一辑<br />姚钟华 姚府轶事<br />白永达 我的“译员生活”<br />田士琪 与归国侨生们在一起的日子<br />田贵阔 1957年:我的高考经历<br />高信 革命故事宣讲队<br />张敦诚 我的父亲敬远公<br />王芝瑜 两张照片的思念<br />陈开明 父亲的戎装照<br />贾德义 我的父亲和丹顶鹤<br />杨眉 告别十一岁<br />朱新地 那时候<br />李凡 匮乏年代的尾声<br />苏仲湘 老照片中的童年<br />王洲 少年、青年和老年<br />白兰 狮头冲里的一家人<br />孙永胜 我的三姐<br />徐宗懋 走向民间老照片馆<br />徐明 遥望张伯英<br />陶冶 怀念舞蹈大师戴爱莲<br />杨瑞生 六十多年前的合影<br />谢介龙 五十年前的“剧照”<br />顾征南 1947年:普希金铜像揭幕典礼<br />冯克力 旧时家族的风采<br />封二 蒋介石与表演八佾舞的小朋友们合影(秦风)<br />中插 百年前的西湖景色(秦风)<br />樊建川 胜利之后<br />谭天健 回忆父亲谭炳训<br />周庆东 牧师的儿子<br />冯印谱 父亲一生的悲喜剧<br />胡长和 侯立臣 三峡往事<br />祝伟坡 编写“公社史”的回忆<br />启东 三十年前的一场演出<br />徐宗懋 1950年代:台湾校园的“自觉运动”<br />姚小平 “文革”初期泰山游<br />白兰 我童年时的小镇——凤翔<br />李南央 访欧片羽<br />谭金土 1908年:谢子修的泰山之行<br />张蕾 七十年前登八达岭长城<br />白永达 恋情化友情<br />嘉蔚 细读伍连德戎装照<br />周泽贤 由一张照片所引起的<br />王彦 1957年:原北海中学同学在上海的合影<br />王树生 远逝的记忆<br />冯克力 “政治”的开展与尴尬<br />张沧江 忆康同璧母女<br />高 信 想起当年办展览<br />散 木 早春时节的《文汇报》<br />徐 明 徐树铮的背影<br />赵映林 胡适在大陆最后的日子<br />一 民 一代宗师向达教授<br />陈爱生 孤魂<br />谢声显 我的朋友王教授<br />徐德溥 孤魂<br />谢声显 我的朋友王教授<br />徐德溥 往事堪回首<br />李南央 童年琐忆<br />张立华 消失的白玉兰<br />朱红军 我家的全家福<br />张 垣 与父亲的惟一合影<br />张远航 九十年前的津浦铁路<br />胡 剑 峨眉山的轿夫和背夫<br />陶志明 一张老照片<br />竹 木 归国途中的合影<br />徐九成 一张军校老照片<br />李文甲 荒废了的学年<br />潘凤梧 伉丽情深<br />周英虎 天山之行<br />尹跃奇《石萝轩诗草》遗存记<br />冯克力 温馨与惊诧<br />封 二 抗日集会上的宋美龄(秦风老照片馆供稿)<br />中 插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际通讯照片(秦风老照片馆供稿)<br />封 三 远跳都江堰(庄学本)<br />邵燕祥 重读“赫鲁晓夫接见”的老照片<br />晓流 远去的钟声<br />李伟 一代报人命运的缩影<br />陈传统 霍震 何生 何伟同志在河南<br />孙铁 名画之谜<br />徐宗懋 台湾“解严”与两岸关系的变化<br />刘晓宁 《中苏同盟条约》签订的前后<br />王佩玙口述 徐贲整理 流亡大后方:从上海到重庆<br />王廷伦口述 谢光春整理 当兵的日子<br />邹逸麟 片影话流年<br />王笃贞 蹉跎岁月话我家<br />邱镕岱 父亲母亲和长兄的照片<br />石志敏 两张全家福<br />高信 商州扁担客<br />胡剑 大跃进中的“居住集中化”<br />史耀增 城市人民公社的踪迹<br />吴潮海 “公审”城隍爷<br />凡甫 照片里的回忆<br />刘大作 想起当年受阅时<br />徐立汉 我的生活之路<br />邹启钧 我的老师<br />丁本球 在速成文化学校的日子<br />张渤冀 经历援越抗美<br />夏奇星 从军营少年到下乡知青<br />冯克力 接待台湾来的林先生<br />孙庆忠 杨庆堃与南景村的尘封逸事<br />胡剑 1950年代:川北农村掠影<br />刘维布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br />吴顺平 防洪纪念塔的诞生<br />史耀增 老五队的姑娘们<br />周璞 在“五七”干校的日子<br />丽江 我收藏的一册“杜高档案”<br />伍艳 1937年:京滇公路周览会<br />陶中源 怀念父亲陶葆楷先生<br />熊景明 二舅的旧脑筋与新思维<br />高信 花牌楼,还立着<br />李文熹 口述 董学昌 整理 回忆我的大哥雷雯<br />何放汀 送培英叔叔远行<br />贾玉蔷 岁月愈添双亲恩<br />胡长和 记忆中的母亲<br />赵力公 妈妈的老照片<br />邱镕岱 早逝的大嫂<br />凡甫 母亲的一生<br />吕苏兰 我的外婆<br />孙玉德 昔日铭义今何在<br />衣玉华 高承柱 黑热病肆虐牟平的历史见证<br />冯克力 由《蒙塔尤》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