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临空经济 : 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 : new growth pole in era of speed econom
作者:曹允春著
出版年:2009
ISBN: 978-7-5058-8445-8
分类号: F560
中图分类: 航空运输经济理论
定价: 36.00元
页数: 332 页

《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内容简介:现代经济正在创造一个以航空、数字化、全球化和以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全新竞争体系,机场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国际机场协会将机场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机场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场所演变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不断地吸引着众多的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聚集到其周围,机场及其周边区域正日益演化成为一个特色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br />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对这一现象进行经济学解释的理论大大滞后,现有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场在地区经济中的作用分析,少数学者能够深入研究临空产业模式和临空经济区的区域结构,研究文章大都是静态分析和描述;国内研究还停留在临空经济研究的表层,更多的是临空经济的概念、产业类型、形成条件方面的研究,综合来看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br />基于此,《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试图从临空经济演进的研究视角,将产业集群理论、空间经济学以及系统论加以有机融合,构建临空经济形成与演进机制的系统性、动态性理论分析框架,掌握临空经济作为一种特殊区域经济形态发展的经济规律,为政府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以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于临空经济进行较为系统、深入和完整的阐述。 <br />理论篇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重点在于阐明这个研究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二章首先梳理出全书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其次完整地梳理临空经济形成与演进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试图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寻求.临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br />第三章至第五章是《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的理论核心,这部分研究线路是紧紧围绕临空经济的形成与演进而展开的,第三章从三个层面逐层剖析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首先,从推动临空经济发展最为核心的驱动要素——机场入手,分析出机场通过航线网络实现了空间的经济联系,而这种联系扩大了机场地区的开放程度;其次,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FE模型,在机场所在区域的经济开放度增强的前提下,分析出产业就会在机场周边地区聚集;最后,通过临空经济形成的路径依赖机理,得出临空经济活动有围绕机场发展而逐步加强的趋势。第四章从四个方面揭示了临空经济的演进机理,首先,进行了临空经济系统分析,通过引入生命周期理论确定出临空经济演进的形成、成长、成熟三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其次,依据阶段特征提出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是推动临空经济演进的三种动力;再其次,解释了动力机制是驱动临空经济演进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最后,依据三种动力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差异性所产生的演化路径,分别研究机场极化空间阶段、临空产业综合体空间、知识创新空间阶段的演进机制,“基于时间成本的区位选择机制”为切入点研究机场极化空间阶段的形成机制,临空产业综合体空间的形成机制是“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临空产业链群的网络协同机制”和“基于机场竞争优势获取的资源要素需求机制”,知识创新空间阶段的演进机制是“创新机制”。第五章首先提出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在临空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中的局限性,将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链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临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为依据,构建出临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逻辑框架,提出了基于临空经济演进序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br />在实践篇,主要从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宏观视角进行分析,第六章至第十章是理论应用于现实,第六章主要从全球视角,归纳总结了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特点、发展类型、临空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等内容;第七章重点内容在于掌握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从分析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历程、临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临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第八章选择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临空经济区状况和发展阶段进行了判定;第九章目的在于提出我国临空产业结构的调整模式,提出了我国28个临空经济区的临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组合,而后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我国典型临空经济区系统提出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方案。第十章分别从政策建设框架、阶段性政策建议、管理体制保障提出了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及体制保障。<br />《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崔婷博士的大力协助,崔婷博士参与完成了第八章的主要部分。